汉中勉县拟撤县设市“定军山”out“沔州”in!

8月5日,勉县召开撤县设市工作推进会。会上通报了撤县设市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计划;通报了民政部关于研究勉县撤县设市后政区

会议明确了一个重要决议,即勉县拟恢复使用“沔”字以接续历史文脉。相关部门建议新市名使用"沔州市",备用市名使用“沔水市”,放弃使用“定军山市”,市名确定之后将按照程序进行撤县设市上报。

勉县古称沔(miǎn)阳,因地处古沔水北岸,按照“山南水北为阳”的规律,故称“沔阳”。

沔水是汉江的上游,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在古代,沔水也指整个汉水。著名的《隆中对》中就曾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朕吴会,西通巴蜀。”

汉水流至湖北后,也有一个县叫沔阳,与沔县的“沔”是同字。但是,该县于1986年改名为仙桃市。当地保留下来的著名的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便是来源于此。

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勉县一直古称沔阳县,隶属于梁州汉中郡管辖。隋唐时期,勉县则先后隶属于华阳郡、汉川郡、山南西道。元初,改兴元府为兴元路,设立沔州。

明洪武七年,沔州降为沔县,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一年,沔县隶宁羌州(今宁强县)。嘉靖三十八年,重新隶属于汉中府。清代,沔县属汉中府。1912年废州为沔县。民国属汉中道。

1964年9月,因“沔”字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批准,“沔县”改为“勉县”。与沔县同时改名的还有陕西省13个县市,包括户县、彬县、富县、眉县等。

勉县的地缘极为特殊,其位于汉中盆地西端的勉县,北依秦岭,南垣巴山,东眺汉中市区,居川、陕、甘三省要冲,县域面积达2406平方公里。

县域内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独特,气候温暖湿润,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全境,境内盆地珠串,森林覆盖率达58%。

需要强调的是,勉县地处的“勉略宁”金三角,矿产资源贮量大、品位高,被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亚洲的“乌拉尔”,是汉中乃至陕西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和化工工业基地。

文旅方面,勉县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一代名臣诸葛亮在定军山下八年屯兵,五次北伐,六出祁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诸葛亮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蜀主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勉县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是中国最早修建的,故有“天下第一”之称。

早在1995年勉县县委、政府就提出了撤县设市战略目标。但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撤县设市工作,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未能如愿。2013年,“冰冻”了16年的撤县设市工作重新启动。

2014年8月,经陕西省发改委、住建厅、国土厅等8部门论证,勉县县城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17万人,被认为是陕南25个县中最具撤县设市条件的县。

但在当时,照撤县设市标准,勉县还存在县城南北交通不畅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达标(连续两年在全省所辖县的排名前40%以内)3个突出问题。”

2016年6月27日,勉县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撤县设市有关问题进行汇报,并面向全社会开展撤县设市名称征集活动。

上述《通告》曾提到,勉县县政府已初步将市名拟定为定军山市。据当地媒体报道,除“定军山市”之外,“武侯市”、“诸葛市”、“三国市”等名均出现在此次改名备选之列。

2016年,国务院出台新的《设立县级市标准》和《设立县级市申报审核程序》,其中《标准》共涉及四大类指标21项(其中区域人口指标2项、经济指标2项、城区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指标8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指标9项)。

1.拟设市区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位居本省所辖县前30%以内或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或人均地方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2年位居本省所辖县前40%以内。

2018年末,勉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1%,城区常住人口已达17万,生产总值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51.6%和34.1%,合计85.7%,均已符合撤县设市标准。

据悦君独家整理的2019陕西县域经济排行榜情况,勉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7.02亿元,位居全省前30名,陕南地区第4位,仅次于城固、旬阳、洋县。

自2016年3月陕西省行政区划调整会后,勉县正式启动撤县设市工作。经过勉县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2019年勉县撤县设市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是人均地方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这项最有难度的竞争性指标,成功实现排名达标。

这项指标2018年在全省72个县中排名26位,2019年在全省72个县排名24位,已连续2年位居陕西省所辖县前40%以内。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勉县城镇化率已达到50.5%,位列全省第12位,财政收入已达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035.64元,排名全省27位。经省发改等8部门研判,勉县撤县设市存在的3个问题已全部解决。

至此,勉县撤县设市四大类21项指标连续两年全面达标,这是勉县再次提出撤县设市目标后,设市宏愿最接近实现的机会。

2020年5月,勉县县委、县政府向民政部就勉县撤县设市后拟定市名征询意见,民政部予以回复,认为勉县改市后命名为“定军山市”具有较大风险,可能引起舆论和公众广泛质疑;

2016年,勉县拟定为定军山市引发争议,曾引起了《人民日报》的关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地名的替换与取消,需要慎之又慎。历史悠久的地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轻率地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定军山”三字虽然也有历史有文化,但它在当地主政者眼里,更多的价值依旧体现在它的“旅游经济”身上。

黄山市改名备受诟病,殷鉴在前。黄山古称徽州,为了向全国人民推销黄山这一旅游资源,当地舍弃了“徽州”这个具有厚重历史价值的地名,著名的“徽州”的历史就此终结。

此外,采用定军山作为行政区名称也不符合相关地名管理规定。相关部门认为不妥。建议考虑使用“沔”字以接续历史文脉。此次勉县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建议新市名使用"沔州市",备用市名使用“沔水市”,之后将按程序对新市名进行上报。

近年来,陕西多地撤县设市(区)恢复古名在网络上引起争议。如户县撤县设区,复名为鄠邑区;彬县、华县撤县设市(区),复名彬州、华州。眉县撤县设市,拟恢复“郿”古称。

部分网民认为:恢复古名较为生僻,给公众认知造成不便,也影响了地方知名度的传播。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恢复古名是回归使用了千年的名称,是正本清源,尊重历史之举。

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1964年前,勉县还叫沔县,沔字源于当地的沔水。沔县莫名其妙改为勉县后,其人文地理根源就从此被人为掐断了。沔县历史上也曾叫沔州、沔阳,其完全可以趁此次撤县改市的东风,将那段历史文化的“香火”重续起来。

悦君(just-xa)认为:恢复“沔州市”是勉县这次撤县设市市名的不二选择,不仅遵循历史,也符合撤县设市的惯例。元代,“沔州”迁治今勉县境内, 明洪武年间降为“沔县”。勉县本就是由“沔阳”“沔州”“勉县”演变而来,复名“沔州市”是历史的回归。

国内单字县改名,大多也遵循这一惯例。比如省内商县改名商州市(今商州区),耀县改名耀州区,彬县更名彬州市、华县更名华州区,省内省外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河南林县改名林州市,四川达县改名达州市,湖北随县改名随州市,等等。

从西汉初年设“沔阳县”始,“沔”字先后在勉县这块地盘上存续了1500年之久,打下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正如《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中所说,“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

“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在更换地名之际,我们需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

撤县设市,各地为何争先抢位?“县”和“县级市”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撤县设市,能给勉县带来哪些变化?

“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两千多年来,县这种行政区划的长期存在。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是县这一级行政区划如此“长寿”的原因。

而“市”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和城市相关,和市场紧密相连,代表的是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从“县”到“市”的一字之差,尽管管辖区域和人口都没有变化,但背后的差距是明显的。

首先是职权。从全国范围来看,县隶属于地级市,县级市则由省政府直管,地级市政府代管。隶属层次不一样,县级市的行政管理权限更大一点,优惠政策待遇更多。

其次是定位。县一般以农业为主,县级市市则以工商业或者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

再次,在政府部门设置和编制确定上。县一般涉农部门较多,而县级市则以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部门设置为主。

另外,县级市与县的财权不一样。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或者专项扶持资金也有差别,县一般只能用于农业相关领域,而县级市则可以用于城市建设相关领域。

最后,在招商引资中,县级市的形象较好,在工商业发展方面与城市建设等方面可以提供较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较多外来资金,而县在招商引资中相对处于边缘化地位。

撤县设市后,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除了规划建设标准的提高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同步发展、乡村振兴,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勉县撤县设市后,市政建设将更加完备,社区服务更加便捷;文化教育体育更有质量;医疗卫生健康养老保障充分;社会治安平安建设更加有序。

撤县设市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如此明显,但是,陕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能充分享受到“撤县设市”带来的“红利”。由于未能赶上上世纪90年代撤县设市的末班车,陕西长期仅有韩城、兴平、华阴3个县级市,远低于全国其他省份。

自2017年国家重启已尘封20年的“县改市”后,陕西现有的县级市实现一年一增,神木、彬州、子长相继成功撤县设市。

目前,陕西全省县级市数量已增长到6个。按照区域分布来看,陕北两个(神木、子长),关中4个(彬州、韩城、华阴、兴平),但陕南地区目前暂无县级市。

从公开消息看,陕西目前有志于撤县设市的区县不在少数:富平、蒲城、靖边、绥德、黄陵、三原、旬阳等等,都在积极谋划撤县设市。但民政部《设立县级市申报审核程序》中规定:“申报设立县级市的请示应当一件一报。同一省级人民政府申报的请示在没有办理结果之前,原则上不应呈报新的请示。”

此次勉县撤县设市各项指标目前已经全部达标,确定新市名后将按程序上报。待国家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勉县或将成为陕西省第7个县级市,陕南地区首个县级市。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