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极速风流》人生一场最好的是棋逢对手

名车手出赛,每年我们中有两人死去,什么样的人会做这种工作?肯定不是正常人,神经病、反叛者、怀揣梦想的人。迫不及待要名垂青史的人,不惜为此付出生命。

在体育的世界里,从来不缺少惺惺相惜的对手,从梅西C罗的世纪争霸到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的交相辉映。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快速、最劲爆的运动之一,FI方程式赛车自然也不缺少这样的元素。《极速风流》正是改编自F1黄金70年代的一对宿敌尼基·劳达和詹姆斯·亨特之间的故事。

初看之下,中文版的译名过于乏味平庸,远不如英本原版的《RUSH》那样干脆、原始、生猛和劲爆,但是当你看完整部电影,才会发现,《极速风流》是对赛车场上二人生涯的最好注脚。

本片引人入胜之处在于把F1赛车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在大银幕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在看完影片之后。你不得不感慨,影片如此精彩,恐怕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不会再看到如此出色的赛车电影了。

能将《极速风流》打造成如此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都要归功于本片导演朗·霍华德的出色水平,曾执导过《美丽心灵》、《铁拳男人》、《对话尼克松》等经典影片的朗·霍华德这一次依旧没有让观众失望。

《极速风流》采用一种传统的双雄模式,着重于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刻画,但导演并没有俗套地刻意贬低或抬高,只是真实刻画两人的个性,任由观众来判断和喜爱,或者说导演其实内心深爱这两位天才,舍谁都不行。

本片为我们奉上了一部好莱坞教科书般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商业电影。完美的角色性格塑造、演绎和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性剧本使得本片在赛车题材的电影类型打造上无限趋于完美。两位主角不但从外貌和神态上努力向原型靠拢,在服装、造型方面也进行了精心的模仿,以求还原真实人物的外表。其他方面,无论是尊重历史,还是赛车技术细节,至少在外行看来,无可挑剔。

F1是个花花世界,这点堪比娱乐圈。俊男、美女、赛车加上大把金钱与名望,风月故事简直水到渠成。

不过,金发帅气的詹姆斯·亨特,在这点上可谓独领风骚,他算得上是F1史上最放荡形骸的车手,没有之一。但不可否认,这位浪子拥有卓越的赛车天赋,他的驾驶风格激进而凶狠,从福特方程式与F3开始,他就屡屡用强悍的走线把对手逼向绝路,并丝毫不惧怕各种事故。

锤哥(雷神扮演者: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扮演的詹姆斯·亨特,减肥14公斤才把自己塞进赛车

他保留着原始的雄性魅力,却又有孩子般的诸多问题,每次赛前都会因为以命相搏前的紧张、兴奋,会呕吐;冲动激进,只爱鹦鹉,女人都是每个阶段的过客,吸毒嗜酒,爱发火。但一旦上了赛道,天赋异禀的他根本不用刻意用功,却又胆大到令人害怕,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混蛋!

而单从职业成绩而言,亨特只是众多F1冠军中的一名,他甚至没有成功卫冕过冠军。在1976赛季的巅峰之后,其成绩便不断下滑,最终在1978年末,结束了自己五年的F1生涯。

丹尼尔(《美队三》中邪恶男爵扮演者)所诠释的尼基在遭遇赛场事故后,面部大面积烧伤的妆容,更是令丹尼尔无限接近尼基

亨特的故事之所以有趣,很大一部分得归功于他的对手尼基·劳达。上帝很调皮地做了这样的安排——令两位性格迥异的车手同处一个时代,并让他们相互竞争,火花四溅。

劳达几乎是亨特的反面,不同于亨特的放荡不羁,劳达过于刻板严谨,甚至让人讨厌,一本正经的样子透露出日耳曼民族的血统,他有天生对车的了解和认知,他不是最快的,但却是最稳的。

这位满怀赛车梦想的奥地利人,不顾家人反对而投身赛车运动。通过向银行贷款的冒险方式,自己购买车手席位来参加方程式比赛,从F2开始挣扎着向F1进发,并最终在1974年得到法拉利老板恩佐·法拉利的认可,加盟法拉利车队。

此外,与亨特的昙花一现不同,面部被毁容的劳达继续着高水平的表演,他在1977年与1984年又分别拿下两个世界冠军。如今,尼基·劳达依然活跃在F1车坛中,成为了F1德高望重的传奇人物。

到了他们共同热爱的赛车事业,两个人付出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詹姆斯不要命,不愿错过任何一线机会,积极地挑衅对手。他张扬,骄傲,是天生的明星。燃烧得快,熄灭得也快,仿佛用的是荷尔蒙,是激情选手。

尼基有条不紊,是用理性在比赛。身在重症病房,心在赛车场。不管是烧得血肉模糊,还是插管到肺部,虐得观众生理疼痛。他却只是对医生说,再来一次。在医院,他烧伤未愈,艰难地套上头盔。一个远近的变焦,让人瞬间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部以F1赛车运动为卖点的体育电影,仅靠风驰电掣电光火石急若流星一闪而过之类的词汇,显然还无法形容到这部电影的精髓。这些只能让人联想到花哨的剪辑,近乎炫技的快切。就连卖拷贝(迈克尔·贝)之流,也会耍得你眼花缭乱。

但是《极速风流》并没有这样,除了在三级赛场上的头一回死磕外,尼基和詹姆斯并没有在赛场上完成针尖对麦芒的频繁较量——至少在电影场面上是如此。它不以最后一秒钟悬念来吊观众胃口,即便是最后一站在日本富士山赛道的比赛,大雨倾盆而下、引擎轰鸣、轮胎飞转的画面,也仿佛只是德国赛道的重演。

不难发现,《极速风流》的重点是文戏,尽力去发掘主角内心的情感变化。这或许是表现绝顶高手魅力的最佳方式,他们的技术都是世界顶尖,从一出场就好像是毫无意义。他们最大的敌人,只能是自己。而赛场上的敌人,则是内心深处的朋友。

我们都知道,影片讲的是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其核心则表现了两种生存方式的冲撞。无论你属于、认同或倾慕亨特还是劳达,都能在找到自己的精神偶像之余,对另一方同样心怀敬佩。

他们的最大不同,不是战术策略不是赛车好坏也不是车队赞助,而是性格魅力的突出与人生准则的相悖。就像开头说的,他们更像两把不同的兵器,刀和剑,有各自的用法,打不同的套路。并且,他们不为周围形势所动,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生命的燃烧,这一点从未动摇。

亨特和劳达,两种类型的天才,硬币的两面,天平的两端,世界的两极,不可思议地在F1的竞技场上达成了心灵默契。两人之间的情感已经不仅仅是相互竞争的对手,更是一种纯粹的雄性之间的情感脉动,让人感受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黑帮片中那种久违的当代江湖豪侠遥相守望之意。

一次次轰油门和欢庆胜利的背后,《极速风流》站在了同一个出发点,结果两个赛车高手却走了不同的路,并且也都获得了成功。即便性格不同,他们在有些地方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们反抗束缚,来自家庭的。反抗偏见,来自那些周围的敌意和歧视。反抗陈规,来自车队的愚蠢落后。反抗平庸,来自生命和生活本身,为上世纪70年代的F1赛场带来精彩对决和个性理念。这就像古龙小说里的独行侠,他们自我得有些偏执固执,天生带有反抗意识,消极的,愤怒的,有心结的,然而,他们都成为了武林顶尖高手,且没有背负任何家国大义。他们只为热爱的东西,不计其他。

在《极速风流》中,我们真正感受到职业赛车手的疯狂和激情!他们游走在死亡线%的死亡概率。这里是死神前往地狱的通道,也是速度与激情铺就而成的红毯。

F1赛场是一个梦想燃烧的地方,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正是在这样一个极速世界里,让无数怀揣梦想的人甘愿为他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我相信你会喜欢上这部影片,它告诉我们人生不仅仅是输与赢,而在于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至少要有一次赌上自己一切的勇气,去和伟大的对手一争高下。

正如影片结尾处劳达本人的独白,寥寥几句,却令人感动:“他或许不是我赛车生涯最强的对手,但是我最尊敬的一个。”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