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获得Prof. Aernout Mik的大师生称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理论工作室研究员,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研究员。明斯特美术学院邀请讲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IIDC)会员。2017年和汪单创立J&D+工作室,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主要研究方向:在公共空间中的装置、影像、行为艺术
金文伟,浙江省龙泉市人。199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IAC)、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2014年受聘韩国陶瓷财团担任2015年韩国京畿道世界陶艺双年展展览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陶艺类初(复)评评委
1961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94年在深圳建立第一个个人陶艺工作室。1998年建立深圳雕塑院陶艺工作室。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协会会员 ( ICA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委员。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1971年生于中国广东佛山。1998年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2009-2010年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2009年策划、监制、拍摄纪录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制陶术》分别获:第七届法国国际粘土与玻璃电影节“文化遗产奖”(2010);第一届西班牙国际陶瓷电影节“金奖”及“公众评审奖”(20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学术交流优秀作品奖”(2008)。分别入选《云之南纪录影像展2009春分》特别展映单元(2009);《2009韩国世界陶瓷双年展-粘土艺术电影节》(2009)。
2011年导演、拍摄纪录片《泥中有我》获第八届法国国际粘土与玻璃电影节“文化遗产奖”(2012)。分别入选《西班牙第二届国际女性电影节》(2012);《英国-中国视像艺术节》(2012);《云之南纪录影像节2013谷雨》特别展映单元(2013)。
2016年导演、拍摄纪录片《师傅》获第十届法国国际工艺电影节“文化遗产奖”(2016)。
2016年导演、拍摄纪录片《金砖》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48届大会巴塞罗那大展“建筑与空间中的陶瓷”(2016)。
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艺术哲学、伦理学和艺术理论。从事艺术批评和艺术展相关研究工作。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学者。为《凤凰艺术》《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设计时代》《Qmusic》和《中国国家地理》等媒体撰写艺术批评、文化研究和音乐等方面文章。近期参与的展览研究包括:“南京光影艺术节”(2018)“谷文达西游记回顾展”(2016)“道滘新新艺术节”(2016)等;入选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2018)。译作《日常生活中的公共性》(合译)、《公共艺术词典》(合编、主译)等。
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曾任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访问学者(主攻艺术策展研究),并作为艺术领导项目在利物浦双年展工作。自2009年至2014年担任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主要协调人之一。
她目前是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的国际会员及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成员。近年来她曾多次受邀出任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主讲人,包括2012年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美术史委员会第33届代表大会、2013年美国匹兹堡艺术年会、2013年在斯洛伐克举行的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年会及2014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公共艺术论坛。
1943年出生于景德镇,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首位陶瓷学博士,荣获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发表专著、译著共28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专著《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获“全国高校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和“全国第五届图书金钥匙奖”:专著《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民族特征》获“华东地区高校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担任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大辞典》编委,暨《中国美术大辞典·陶瓷卷》主编;独立编著国家(出版总署)“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古代工程技术文献集成·中国古陶瓷文献集成》;独立编著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工程技术史大系·中国制瓷技术史》。同时,一直从事中国古陶瓷鉴定学研究,出版鉴定类著作多部,多次应邀到海内外进行鉴定与讲学活动。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